印刷文化雜志簡介
《印刷文化》自2020年創(chuàng)刊,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jié)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為學者、從業(yè)者以及所有對印刷歷史和現(xiàn)代印刷文化感興趣的人士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以促進對印刷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角色及其演變的理解。雜志強調跨學科研究方法,涵蓋歷史學、文學、藝術史、傳媒學等多個領域,旨在揭示印刷文化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深入探討印刷術發(fā)明以來的歷史變遷,特別是它如何改變了書籍的形式與內容,以及對教育、科學和技術進步的影響。
作為印刷文化研究領域的重要出版物,不僅推動了學術界的對話,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寶貴的知識資源。通過搭建這樣一個多元化的交流平臺,雜志促進了國際間學術合作,增強了不同文化和專業(yè)背景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這對于保護文化遺產、支持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印刷技術及其社會文化影響的全面考察,為理解這一媒介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作用提供了深刻的見解。無論是對于希望深入了解印刷歷史的專業(yè)人士,還是尋求靈感和技術指導的從業(yè)者來說,這本雜志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信息來源。
印刷文化收錄信息
印刷文化雜志榮譽
印刷文化雜志特色
1、詳細文獻出處作為參考文獻列于文后,以作者、出版年份、書名(或文章名)、出版地點、出版單位(或期刊名)排序。
2、引言一般不超過300個字,闡明研究目的、研究或觀察依據(jù)、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等。引言部分可引用少量參考文獻,不應進行詳細討論。
3、所有稿件,建議采用word文檔投稿,也可投紙質稿。來稿請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職稱、研究方向、聯(lián)系地址、郵件地址等。
4、關鍵詞應選擇那些最具有檢索意義的術語,通過這些術語反映論文所涉及的內容或領域,以便于讀者檢索到該論文。
5、來稿切勿一稿多投。編輯部收到稿件之后,立即給作者回復。來稿經送有關專家審閱和編委會討論,將在1個月之內決定是否刊用。
6、正文標題末尾不使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序一般不超過5級,可使用“一”“(一)”“1.”“(1)”“1)”標明,不宣用①,以與注釋序號區(qū)別。
7、數(shù)字: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圖表的序號用阿拉伯數(shù)字;年份不能簡寫;5位以上數(shù)字以“萬”“億”作單位;根據(jù)需要,小數(shù)位不超過三位(含)。
8、作者確需變更時應向編輯部說明變更原因并必須提交全部作者親筆簽名同意變更的書面文件。署名作者在2人以上(含2人)及以集體作者署名時,應標注通訊作者。
9、本刊采用頁下注釋。正文中注號用阿拉伯數(shù)字加圓圈標注于相關句子的右上角,通常應在相關標點之外。
10、論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詳細通訊地址[例:××省××市(區(qū)、縣)××路××號××學校××收]、聯(lián)系電話(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聯(lián)系電子信箱,以便我們及時快捷地與您聯(lián)系。